在台北都會區,植牙治療已成為缺牙患者恢復咀嚼功能的常見療程之一,但植牙牙齦流血與植牙牙齦黑往往讓剛動完手術的患者不知所措。
事實上,輕微滲血雖屬正常,但若合併牙齦紅腫或黑色變化,可能隱含感染或植體周圍炎風險。
康河牙醫提醒您,預防勝於治療,術前衛教、術後照護與定期追蹤是守護植牙成功率的三大關鍵。
本文將帶您深入解析常見植牙牙齦問題、致病機轉與保養守則,協助您降低併發症風險並提升長期穩定性。
文章目錄
Toggle植牙牙齦流血是正常現象嗎?
植牙牙齦流血可能是正常生理反應,也可能是病理警訊。
術後第一週,傷口仍處於血塊重塑與軟組織癒合階段,少量滲血往往無須過度擔心。
然而持續性或自發性出血則可能預示植體周圍炎或凝血功能異常。
研究指出,術後 4 週仍反覆流血的患者,其植體失敗率可上升 12 % 以上。
- 短暫滲血屬正常,但時間不應超過 48 小時。
- 壓迫止血 30 分鐘無效,須立即回診。
- 有系統性疾病(糖尿病、抗凝血藥物)的族群更需嚴謹監控。
術後前 1~2 天少量滲血屬正常
剛完成植牙時,局部血管仍在修復階段。
少量血水或口水混合呈粉紅色,即意味血塊正逐步穩定。
此時:
- 輕咬紗布 30 分鐘,協助止血。
- 冰敷外頰 10 分鐘/次,減少血管充血。
- 避免漱口過度用力,以免血塊脫落。
如遵循上述原則,大部分滲血可於 24 小時內減輕。
持續出血、牙齦紅腫應提高警覺
若超過 48 小時仍有鮮紅色血液滲出,或出現牙齦腫脹、熱感、分泌物,須警惕植體周圍黏膜炎或是植體周圍炎。
此狀態多與:
- 口腔衛生不足:細菌生物膜累積
- 抽菸或夜間磨牙:微創口牽拉撕裂
- 藥物影響凝血:抗凝血劑、抗血小板藥
建議立即聯繫牙醫師調整藥物、深層清創並攝影追蹤齒槽骨高度。
植牙後牙齦變黑的原因是什麼
植牙完成後,若發現植牙牙齦黑、色澤暗沉,常見情況包含血液色素沉著、金屬透色或慢性發炎。
透過臨床評估,可區分生理性瘀血與病理性壞死,並擬定對策。
暫時性瘀血或血液堆積可能造成色素沈澱
術後早期若出現局部紫黑,通常為微血管破裂導致血紅素分解產物沉積。
多數會在 7‑14 天內自行淡化,可以嘗試以下方式:
- 熱敷 48 小時後促進代謝
- 充分休息、避免菸酒刺激
- 若 2 週後仍明顯,可行軟雷射活化循環
金屬植體邊緣外露或牙齦萎縮
若使用鈦合金或含金屬基台的假牙,牙齦萎縮 < 1 mm 即可能透光呈灰黑。
此時可考慮:
臨床對策 | 說明 | 預期成效 |
---|---|---|
更換「氧化鋯全瓷基台」 | 消除金屬透色 | 改善美觀 80 %↑ |
軟組織增厚術 | 結合結締組織移植 | 降低暴露風險 |
調整刷牙力道 | 減少牙齦退縮 | 穩定長期色澤 |
長期牙齦發炎未處理,可能導致黑色素沉著或壞死
慢性植體周圍炎造成的黑變色多伴隨牙齦紅腫、流膿與金屬味。
細菌毒素抑制微循環,使組織缺氧而呈深色。
若不即時介入,可能演變為壞死性潰瘍。
治療流程包含:
- 移除生物膜+局部抗菌劑(氯己定、次氯酸水)
- 雷射去污+表面重整
- 必要時翻瓣手術+骨粉填補重建缺損。
若您想了解是否需要更換基台或進行牙齦重建,請立即致電聯繫康河牙醫,獲得專屬評估!
常見植牙牙齦問題有哪些


植牙雖為高成功率治療,仍可能因清潔不當或個人體質出現多種軟組織併發症。
下列症狀若未及時處理,恐影響植體穩定度。
牙齦紅腫流血、異味或膿液
- 臨床表現:刷牙出血、口腔異味、壓迫溢膿。
- 可能病因: 生物膜堆積、早期植體周圍黏膜炎。
- 處理建議:
- 深層潔治+使用0.12 %氯己定漱口水七天
- 嚴格落實「巴氏刷牙法」
- 關閉抽菸、減糖飲食習慣
植體周圍牙齦萎縮
- 臨床表現: 植體螺紋可見、牙頸部縫隙擴大。
- 危險因子: 過度用力刷牙、牙齦生理薄型、夜間磨牙。
- 治療方向: 軟組織移植、夜間咬合板、刷牙力道調整。
植體暴露、牙齦鬆弛或食物塞入
- 併發風險: 食物嵌塞導致繼發蛀牙或黏膜炎。
- 快速處理: 改善假牙邊緣密合度、調整接觸點並教育患者使用牙縫刷+沖牙機。
植牙牙齦流血若合併上述任一症狀,務必於 7 天內回診,避免感染惡化至骨吸收階段。
植牙後牙齦保養守則
要維持植體長久健康,植牙牙齦的日常養護與專業回診不可或缺。
以下守則兼具臨床實證與實用性,建議術後患者落實。
保養守則 | 操作要點 | 預期效益 |
---|---|---|
溫柔刷牙+牙線 | 使用軟毛刷、植體專用牙線繞過基台清潔 | 降低菌斑 70 %↑ |
定期回診洗牙 | 每 3‑6 個月回診,評估軟硬組織 | 早期偵測周圍炎 |
抗菌沖洗或藥物 | 依醫師指示使用 0.12 % 氯己定/低濃度雙氧水 | 減少發炎指數 |
戒菸、控制糖化血色素 | HbA1c < 7 %、停止尼古丁 | 提升癒合效率 |
均衡營養、高質蛋白 | 攝取深綠蔬菜、魚類與維生素 C | 促進軟組織修復 |
溫柔刷牙與使用牙線清潔植體周圍
正確刷牙法應採 45° 角輕刷,並配合牙線或牙縫刷包覆植體頸部做「C 型清潔」。
此舉能顯著降低細菌聚集,減少植牙牙齦黑與退縮風險。
定期回診檢查與洗牙
臨床統計指出,每半年接受專業清潔者,植體周圍炎發生率僅 9 %,遠低於未定期追蹤族群 (22 %) 。
建議患者應定期回診,並依個人風險等級(吸菸、糖尿病)調整回診頻率。
可搭配牙周抗菌沖洗劑或醫師指示藥物
若曾有植牙牙齦流血史,可在急性期使用 0.12 % 氯己定,一日兩次漱口 30 秒,連續 7 天。
慢性期則可選擇次氯酸水或含氧化鋅硫醇漱口水,降低菌數並促進傷口癒合。
任何藥物皆應由專業醫師評估開立。
植牙成功與否,並非止於手術當天,而是取決於植牙牙齦的長期健康。
及早分辨正常滲血與病理出血、了解造成植牙牙齦黑的多元因素、並落實科學化保養,是確保植體終生穩定的關鍵。
康河牙醫以嚴謹術前評估、客製化衛教與先進維護儀器,陪伴每位患者邁向健康口腔之路。
歡迎您隨時填寫預約表單或是致電聯繫康河牙醫,讓您的植牙保持潔白、遠離感染,重拾自信笑容!
更多相關文章…
- 延伸閱讀:植牙後遺症如何避免,植牙後悔前先做好這4件事
- 延伸閱讀:植牙注意事項不藏私,專業醫師植牙經驗談
- 延伸閱讀:植牙補肉全公開!一篇看懂植牙補肉手術流程、費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