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天刷牙就夠了?常用牙線會讓齒縫變大?牙醫師:「牙縫清潔」和刷牙一樣重要!

發布日期 : 2021-07-16

更新日期 : 2021-05-14

根據《日本牙科保存學雜誌》曾刊登的數據,發現無論用牙刷再怎麼仔細刷牙,也只能去除60%左右的牙菌斑,其他還是要靠牙線、牙間刷等工具來清潔牙齒縫,才能確實做好口腔清潔。

口腔細菌不僅會導致牙周病,更會提高罹患心內膜炎,及胰臟癌、結直腸癌、肺癌、大腸癌等癌症風險。醫師表示,最近又有研究發現,有牙齦疾病的人得到乳癌的機率比一般人高3倍。

不健康的牙齒會造成這麼多疾病的發生,所以可見口腔清潔的重要性!那該如何正確落實呢?首先當然還是工具的選擇。

牙線、牙線棒、牙間刷,如何選擇才對?

1.牙線(捲式)

雖然和牙線棒的便利性相比,使用捲式牙線較費工,但由於捲式牙線較能緊貼牙面的特性(C字型),以及在正確替換下,不會反覆使用同一位置,增加細菌交叉、反覆感染的機會,因此清潔力相對較高。

一般來說,牙線又分為含蠟、無蠟2種,含蠟牙線因為表面光滑,較容易從齒間縫隙穿過,適合初學者或齒縫較密者使用;不含蠟牙線往上拉時,線會散開較大的面積,因此對於齒縫大者清潔效果較好。

但要提醒的是,如果想讓牙線發揮較佳的去除牙菌斑效果,使用時一定要保持耐心,逐一清除每個牙縫,才能真正達到清潔口腔的目的。

2.牙線棒

牙線棒的好處在於攜帶、使用方便,可如果想要用這小小的一段棉線清除整個口腔的牙縫,恐有增加細菌交叉感染的疑慮。就好比抹布一直擦,卻沒有適度清洗一樣,只會讓表面愈擦愈髒。

醫師建議,可將牙線棒做為牙縫塞了東西,難耐不適時的急救法寶。如果真的不便使用一般牙線,想透過牙線棒來去除堆積於牙縫間的牙菌斑,那就建議要多用幾支,適度替換會是比較好的方式。

3.牙間刷

有牙周病、矯正者或齒縫過大情形的人,除了牙刷與牙線、牙線棒外,建議可再搭配使用牙間刷,更能有效清潔齒縫。

牙間刷的形狀又分為I型與L型,差別在於I型較適合前牙使用,L型則適用於後牙。牙間刷刷毛的粗細約為0.07~0.15公分,選擇的標準是能夠輕易放進牙縫的最大尺寸為主。

但需注意的是,因為牙間刷刷頭濃密,硬戳入較密的牙縫中容易造成疼痛、牙齦流血,因此當牙間刷無法進入牙縫時就不要勉強,以免造成牙齦的慢性傷害、導致萎縮。

4大使用牙線常見錯誤

1.只有牙縫卡食物時才要用

就算沒有感覺到牙縫中有卡食物,牙菌斑仍如影隨形地附著在齒縫、齒齦溝間,若不及時清除,就會開始造成蛀牙,或形成較堅硬的牙結石。因此每天晚上睡前至少使用一次牙線徹底清潔。

2.使用牙線時太用力

牙線用力過猛地壓在牙齦上,可能會造成牙齦的破皮及疼痛。

3.重覆使用未清潔的同一段牙線或牙線棒

使用過的牙線上沾滿了牙菌斑,若重覆使用,會將細菌帶往下一個牙縫。正確使用方法為替換到下一段牙線;若使用的是牙線棒,則每更換一個牙縫,就建議用水或衛生紙清潔牙線棒一次,或是準備多支來使用也可以。

4.忘記最後一顆大臼齒與後方牙齦間的縫隙

最後一顆大臼齒與後方牙齦間的縫隙一樣會卡食物殘渣,同樣也要用牙線清潔。

用牙線、牙間刷會讓牙縫變大?

醫師:不清潔才會

有些人不愛使用牙線或牙間刷清潔齒縫,是認為牙縫會因此變大。醫師表示這是錯誤迷思,若長期不用,牙縫沒清乾淨、讓牙菌斑堆積形成牙結石附著在牙齒上,反而會導致牙齦發炎萎縮、牙周地基喪失,甚至是牙齒鬆動位移,這些反而才更可能造成牙縫變大,因此要更確實地做好齒縫清潔。

日本牙科醫師公會也曾針對牙齒問題,進行一項長達10年的追蹤調查,發現一項令人意外的結果:「相較1周中幾乎不會清潔牙縫者,1周裡會清潔牙縫5次以上的人,其死亡風險降低3成左右。」換句話說,有清潔牙縫習慣的人,死亡率較低。